官方老師
2022-07-20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
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,動不動就會和家長對著干。其實,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每個家長都需要好好學習,耐心教育。下面我們就來談談不聽話的孩子怎樣教育。

1、靜下心來傾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。
孩子不聽話而且發脾氣肯定是有原因的,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實際想法。一般情況下,出現叛逆也是有一定的原因造成的,這種原因可能是家長沒有滿足孩子的實際需求,或者沒有達到孩子想要的結果,也有可能是家長的要求太高了,孩子無法達成而生氣。因此,當孩子出現發脾氣而且不聽話的時候,首先就是要冷靜下來,聽聽孩子的想法,了解其發脾氣、不聽話背后的深層次原因。
2、找個合適的機會與孩子進行深入溝通。
有效溝通是消除家長與孩子間隔閡的最好方式。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同時,實際上就是做思想工作的過程,而做思想工作的關鍵就是在于進行有效地溝通。
什么是有效溝通?那就是在溝通過程當中互相之間達成良好的共識,對于某一個問題或者某一個想要達成的目標進行有效地商量,取得了彼此的信任。如果在溝通的時候發生爭吵,互相不聽對方的話,那就要立即停止溝通,等待合適的機會再進行溝通。
3、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去陪伴孩子。
之所以孩子會出現叛逆,家長陪伴太少是一個關鍵因素。因為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出現缺位,導致孩子不信任家長,而且對于家長的良苦用心也置若罔聞,根本體會不到家長的辛苦。
因此,對于平時工作比較忙的家長而言,更加需要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,家長的高質量陪伴可以是一起看書閱讀、一起運動健身或者一起購物旅行。
4、幫助孩子減少學習負擔。
父母都有:“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”的想法,甚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,孩子從學校放學回來還要進行他們不愿意的培訓,使得孩子們沒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松。
這樣就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,導致他們討厭生活、叛逆期提前,希望家長讓孩子學習的時候也適當的給他們玩的時間。

1、立規則
有時候孩子不聽話,不愿與家長配合,是因為他不了解或忘記了行為的規則。再一次的提醒孩子,可以讓孩子體會和了解,但要注意表情和聲調,不要用喊叫的方式,要用堅定、溫和的聲調來對孩子說明或提出要求。
這時我們家長要切記,在人多的地方講話要小聲點,這樣既不會妨礙別人,也容易讓孩子接受。如上街購物時,我們可以對孩子說:“我們今天上街是要給奶奶買禮物,其他東西一律不買”。家長在向孩子解釋規則時,應該避免預先就認定孩子不聽話。例如,“你要我說幾百次,才會聽話”。這會讓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執。
2、做榜樣
年齡小的孩子雖然知道指令和規則,卻很難決定該怎樣做。當他不行動或不接受指令時,我們又以為孩子不聽話。因此,在讓孩子了解行動規則的同時,還要指點他(她)怎么做。例如,書如何擺、玩具怎么收、坐要怎么坐、話要怎么說等等。
3、嚴肅談話
當孩子不聽話時,成人用“責罵”或“處罰”來處理,常常很容易把主觀的氣憤、激動、疲倦、厭煩的情緒滲入行為的處理中,致使孩子的身體感到痛苦不適(體罰),心理產生恐懼,意志遭到壓制,因此很難接受家長長篇大論的說教,反省自己不良的行為,更難以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了。
此時,如果我們家長與孩子進行“嚴肅的談話”,就會讓孩子心領神會。例如,先暫時停止他(她)的動作或行為,請他(她)到一個角落,好好的跟他(她)談,可能會比大聲責罵和處罰,更能啟發孩子的良知,思考自己的不當行為。
4、耐心糾正
我們常常發現孩子不聽話的原因,大多是由于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犯下一些不同類型的錯誤,長期下來,造成了孩子不良的行為。例如,一些父母認為孩子小,任性、胡鬧、不聽從吩咐是一種自然現象,長大就會變好或變聽話,孩子的行為是累積的,長期下來就更加的不聽話,甚至出現叛逆的情形。
孩子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,對于孩子的不聽話行為,家長要耐心的引導和教育。以上就是關于不聽話的孩子怎樣教育的建議,感謝閱讀!